第一百三十五章 荆山血战(上) (第1/2页)
杨玄感所部走的匆忙,等到弘农城中发现之时,叛军早就走远了。
高聂率领五百骑兵缒在其后追赶,驱杀近千人方回返。
等到杨玄感撤退的下午,黄明远驱兵赶到了弘农城。听闻高聂与杨智积在弘农城拖了杨玄感两日,歼敌数千,也是大喜。
杨玄感在弘农城耽搁了这两日,倒是给潼关方向的隋军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备战。叛军若是想出其不意地拿下潼关却是不可能了。
黄明远一到达弘农城,杨智积便要将弘农所有兵权交给黄明远,总是有个高个的,能顶天了,杨智积就像丢烫手山芋一般急切。
对于这位蔡王,黄明远还真不熟悉。
别说黄明远,满京城也没几人和其有交集。不过听了高聂述说关于杨智积这两日的表现,这位温文尔雅的王爷看起来有些怯懦、软弱,但在面临大事的时候却是果决、坚毅的很。
黄明远也是一惊,没想到蔡王还是扮猪吃老虎的好手。
不过黄明远也不打算过多的去查探对方的底细,二人身份不同,天然就不能多接触。想来杨智积在历史上并没有掀起多少的波澜,那说明对方的隐藏怕是大多时候也只是求一个自保而已,自己没必要去戳破对方身上那层保护膜。
黄明远并没有在弘农城多待,而是继续率部向西追赶杨玄感,而高聂也带着部下一同前往,只留下满是疮痍的弘农城,还得杨智积自己去修缮。
此时杨玄感一路西逃至荆山(今河南省灵宝西,又名覆釜山),所部仅剩不过两万人。
眼看人马俱疲,军心动荡,杨玄感却是知道不能再退了,若是再这么走下去,到不了潼关就得人马逃散尽,现在他们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军心。
杨玄感乃招李子雄和其弟杨玄纵、杨积善三人前来中军,商议此事。
众人听了杨玄感的说法,也是默不作声。实际上这群残兵能撑到这个地步,屡战屡败却还没有崩溃,已经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。
听到杨玄感的话,李子雄当即说道:“楚公所言不错,我军必须要有一场振奋人心的胜利,才能鼓舞三军将士,否则人心散尽,如何再战。”
杨玄纵、杨积善二人也不得不承认,现在的大军随时都可能崩溃,非得一胜而方能再继续下去。
“兄长有何良策?”
杨玄感看着三人说道:“从荆山往西,是洛阳到潼关的毕竟之路。荆山两侧,卡住官道,是个伏击的好地方。且荆山之上,草木繁盛,又可以藏兵。我军就在荆山,打上一场伏击战如何?”
众人望着荆山地势,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最好的伏击地点。
杨玄感乃充分利用地形特点,设栅数重,埋伏三道伏兵。他以三弟杨玄纵为“初伏”;杨积善为“二伏”;李子雄为“三伏”。每一道埋伏,设伏兵三千,总设伏兵九千人,而这九千伏兵皆是军中最后的精兵健卒。
杨玄感布置,等到隋军过了山道尾部,进入三伏伏击范围后,以中军竖起的大旗为号,三伏并发,首尾横击,必无一骑逃脱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