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6章 今非昔比 (第2/2页)
……
张合仅仅攻了半天城,就停止了攻击,他除了派骑兵在彭城的东侧、北侧巡逻监视之外,就是安排将士们砍伐树木,打造攻城器械。他在彭城的护城河外筑墙,摆出了围困彭城的架势。周胤、丁奉虽然兵精粮足,可是面对张合的这套战法,也有些哭笑不得。之前的所有准备都落了空,现在,他们只能看谁耗得过谁了。
然而张合并没有闲着,他率领步卒围困彭城的时候,派田复和张雄率领五千精骑,迅速向东挺进,轻而易守的攻克了下邳,然后掉头南下,一路杀奔广陵。周胤和丁奉把精锐都带到了彭城,剩下的人马根本不足以抵挡这五千精骑,一听说魏军杀来了,有的紧闭城门,有的干脆望风而逃。
田复二人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,势如破竹的杀到了广陵,然后掉头西进,兵锋进指寿春。
寿春守将是吴将朱然。得知魏军骑兵入境,朱然不敢怠慢,一面组织防守,一面派人急报武昌的孙权。朱然虽然也有几百亲卫骑,但这是他的保命手段,不能用来和魏军对攻,所以在魏军的优势骑兵面前,他的斥候活动范围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,他根本不知道在这五千魏军骑兵的身后还有多少魏军步卒,只能以通常的习惯来估计,五千骑兵的身后应该有三到五万的步卒主力。
这可是在夺回寿春的意思啊。
他根本不知道,他面对的只有五千魏军骑兵。
田复和张雄两人,带着五千精骑,成功的造成了魏军向东南方向大举出兵的假相,并且把这个假相传到了孙权耳中。
……
接到朱然送来的紧急军报,孙权的眉角不经意的跳了两下。
胡综站在一旁,屏住了呼吸。
作为孙权的亲信之臣,他知道魏国使者到武昌来了,也知道孙权的心里在想什么。向蜀汉称臣,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低头那么简单,诸葛亮和魏霸一老一少,一文一武,或优雅,或野蛮的在抢夺吴国的资源。不管他们口头上怎么保证,吴国都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吴国,他已经沦落为蜀汉朝廷的一个附庸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将越来越虚弱,越来越没有还手之力。
孙权怎么可能甘心,就算最后要亡国,他也不会甘心就此认输。
这也不代表他就愿意和魏国结盟,他要考虑这么做的风险和收益——风险是不是承受得起,收益是不是够大。
收益有限,但是风险无限。首先诸葛亮是个以谨慎出名的人,这个局面会不会是他早有预料的结果,只是借曹睿、孙权的手来达到他的目的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兔死狗烹的结果在所难免。其实魏霸也是个非常阴险的人,要想在他背后插一刀,究竟有多少可能,如果是他放下的一个诱饵,只是为了有一个对吴国动手的借口,那就是惹火烧身了。
魏霸人虽然在东海,主力却在荆州,荆州不仅有他的父亲魏延、兄长魏风驻扎在南郡、襄阳,还有亲信靳东流、邓艾驻扎在长沙、桂阳,一旦没能搞死魏霸,让魏霸反咬一口,那吴国就只有灭国一条路。
从这一点上来说,配合魏国是非常不合算的,因为魏霸本人在东海,除非他自己上岸与魏军交战,否则曹睿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抓住他,杀死他,只要杀不死他,不管多大的胜利,都不是最后的胜利。
风险很大,非常大。
从胡综本人的角度来说,他不赞成孙权冒险。按照目前的形势走下去,吴国虽然完了,孙家也没什么戏了,可是对他来说却有着无限的可能。在这种时候,他没必要跟着孙权犯傻。
但是他不能说,在孙权做决定之前,他不能轻易开口,否则名声就坏了。
孙权把目光转向了胡综:“伟则,奈何?”
胡综佯装不解:“大王,魏军入境,自然是发兵抵挡,同时告知朝廷,请陛下调兵遣将。”
孙权的眉头慢慢的皱了起来。他听懂了胡综的意思,知道胡综在装聋作哑,不愿意再像以前一样与他共进退。
“伟则言之有理,就由你来草拟上报成都的奏章吧。”孙权摆了摆袖子,示意胡综退下。
胡综暗自叹了一口气,欲言又止,躬身施了一礼,退了下去。他走得很快,几乎是逃。
孙权看着胡综消失在殿外,轻叹一声:“今非昔比,故人不再,公瑾、子敬辈,可遇不可求啊。”他回到案后,提起笔,亲自给陆逊写了一封信。
(未完待续)